【转载】港台漫画出版社列传(转自acgtalk漫谈)
首发ACGTALK漫谈,转载请注明出处
作者:死也不告诉你
在现在台湾每月的漫画出书表上,已经见不到大然的身影了,其实还有另一家出版社也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而去,那就是时报文化。两者所不同的是,大然见不到是因为其倒闭,化身为大禾尚禾;时报则是因为其不再出版漫画了,准确地说是不再出日本漫画了。

时报和尖端一样,都是属于大型出版集团旗下的子公司,时报的背后是中时传媒集团。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余纪中先生在1950年创立的报纸《征信新闻》,之后1968年更名为《中国时报》,是台湾四大报纸之一。后并由此延伸出去,创立了《工商时报》、《时报周刊》、《中时晚报》等多份报纸杂志。在1975年1月,创立时报文化出版公司,出版发行包括文学、科技、人文社科、生活、励志、漫画、商业等多种类图书,涉及范围相当广阔,随着业务扩大增加,后来在1998年发行股票,成为台湾第一家上市的出版公司。就从这点来说,时报就有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。除了出版图书和杂志报纸外,集团更是把范围扩大到了电视传媒领域,收购了中天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公司(台湾),再加上网络平台,一个集报纸、杂志、出版、电视、网络为一体的大型航母传媒集团诞生了。并在2007年由接替余纪中担任董事长的余维新宣布,正式名称为中时传媒集团,国内对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旗下中天电视的节目《康熙来了》,相信不少人听过。而且就在不久前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几天,中时集团马上组织对地震灾区进行捐款和义演活动,共筹集了2亿多新台币捐献给四川灾区。

不过我们主要的还是要谈漫画这一块,时报的漫画出版历史追溯起来其实挺早的。最早的应该是1983年1月,当时在《中国时报》这份150万销量的大报纸上,出现了敖幼祥的四格漫画《乌龙院》,不少人没想到《中国时报》这么一份严肃的政经类报纸会出现这种轻松幽默的漫画题材,两个月内马上风靡全台湾,由此也揭开了时报的漫画之路。一开始的时报不像其他出版社那样出版日本漫画,主要还是挖掘和推广台湾本土漫画家,这主要还得归功于当时的时报总经理张武顺先生。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我有提到过,台湾的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是处在一种很严格的漫画审查制度下,台湾本土的原创漫画极度低靡,很多漫画家都转行干其他的,画了不能出,出了赚不到钱,没钱就没人愿意投身,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下,台湾基本上就没啥漫画家了。1983年的时候审查制度还没取消,张武顺先生看好未来的漫画市场,决定顶着压力,不送漫画去审查,借助《中国时报》的背景和力量,强行在上面刊登漫画。看到本土漫画能这么受欢迎,其他漫画家大受鼓舞,在牛哥的带头下,不懈努力向台湾当局抗议,最后迫于压力下,终于废除了审查制度。

上图为敖幼祥的生活照,有兴趣的朋友可访问他的主页:
http://www.wuloom.com
政策一开放,张武顺先生更是如鱼得水,先是在1985年筹办了第一届台湾的本土漫画比赛,由此挖掘台湾的本土漫画新人,后来觉得太多人在《中国时报》上连载漫画不太好,就又创立了专门连载本土漫画的杂志《欢乐漫画半月刊》,不惜成本地大力推广,由此诞生出像郑问、萧言中、敖幼祥、朱德庸、蔡志忠这样的知名漫画家。后来这杂志在第四十期的时候从16开改成25开,并改成了月刊,最后在1988年第五十期的时候正是停刊,只存活了短短三年。不过这三年却诞生了不少经典作品,如郑问的《战士黑豹》、《刺客列传》等,蔡志忠的《庄子说》、《老子说》等,朱德庸的《双响炮》,敖幼祥的《快乐营》等。
欢乐漫画半月刊的精神标志:

郑问的水墨漫画《刺客列传》:

之后张武顺离开了时报,接替他担任总经理的是现在大块文化公司的老总郝明义,当时还以马利的笔名和郑问合作,发表了漫画《阿鼻剑》,很多人多年后才知道当初的马利就是那个喜欢打电动的郝明义。接任后的郝明义第一件事是重新再办个漫画连载杂志,还特意邀请了台湾著名的电影导演杨德昌来出任杂志的监制,更是把之前杂志的几个作者郑问、麦仁杰、曾正忠再召集回来,于是也就有了新的漫画杂志《星期漫画》。除这三位作者外,还有任正华的《修罗海》,林政德的《YOUNG GUNS》,萧言中的《童话短路》,陈弘耀的《一刀传》等,和之前的《欢乐漫画》不同,这次的《星期漫画》更走集中路线,主打几个作品,其中的重中只重就是前面提到的《阿鼻剑》了。可惜在1991年,《星期漫画》还是停刊了,发行了八十期,停刊后很多作品都烂尾了,除少数作品转到别家杂志连载外,很多至今还没下文。其中的《阿鼻剑》更是十几年后重出了前两本单行本的复刻版,还被刘伟强看中,购买了版权打算将其拍成电视剧和电影,目前电影的宣传预告片已经出来,作为一个烂尾之作,至今还能这么受人喜欢,可见其作品的魅力。